带把肘子【中国菜-凯发k8网页登录

带把肘子

带把肘子

带把肘子一道独具陕西大荔地方特色传统名菜。用猪的前腿做成的菜,做工考究,文火烧蒸,色呈枣红,形如蒲团,肥而不腻,瘦而不柴,品嚼味长,别有风味。用料别致,不同于其它肘菜,肘子带骨带蹄,成菜如丘,造形别致丰满,堪称'盘中一王。据说在陕西大荔一带,逢年过节请客如果没有"带把肘子"这一道菜,就不能算全席。

陕西在中国历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,时至今日,这片土地与这个王朝仍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。西有大秦,如日方升。自此之后,陕西就成为了历朝天子建都之地,辗转千年,历经九朝。这在中国历史上,是独一份的。

天子脚下,高官侯爵、王朝权贵云集于此,富客豪商汇集如海,在这片土地上谱写下一幕幕后世称颂的传奇。

天子建都,皇朝鼎立,宗室皇亲拱卫皇城。贵族奢华,自此而始。

有人说,陕西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菜肴,因为在印象里,陕西就是一个窑洞和肉夹馍组合的地方。但,历经九朝的建都之地真的就是这样吗?不过是秦人朴素,不欲张扬罢了。

   在大荔,无论是逢年过节、婚丧嫁娶,还是生日满月、宴请亲朋,只要是设席摆菜,总要上一道名菜,那就是带把肘子。

  大荔带把肘子,形似卧龟,色泽枣红,赏心悦目;香醇入鼻,袭人肺腑,馋涎欲滴;肥而不腻、瘦而不柴,回味无穷。其色、香、味、型俱佳,可算是关中东府第一名菜。

带把肘子传说一:

带把肘子,其名不扬,但它却是货真价实的一道“宫廷官府菜”,顾名思义,这道菜以前可是只有皇宫里的贵人或者高官厚禄者才有资格享用的。只因它用料别致,制作工艺考究,能把它做好的厨师没有多少。

带把肘子,顾名思义,就是肘子,不过带着一节骨头棒,有人想贵人吃肉怎么会带着骨头呢?要知道在以前骨头可是上不了席面的。这里面呀,可还是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

传说,在明朝弘治年间,同洲(今陕西大荔县)城里有个厨师叫李玉山,说这个李玉山,祖上御厨出身,以厨艺传家,自身技艺精湛,一手好菜做的城内无人不知,无人不服,方圆百里,都知道这里有个叫李玉山的名厨。

当时同洲有个州官,新上任时正好赶上了五十大寿,听闻了李玉山的名声,就想着让李玉山来为他做寿宴。但是李玉山为人正直,不畏权贵。只因这州官虽然上任不久,但是对于搜刮民脂民膏却是毫不懈怠,弄的大家敢怒不敢言。所以李玉山十分厌恶州官,听见有人差遣,便一口回绝了。

不久之后,陕西抚台郑时来同洲巡视,州官为了讨好抚台,又差人来找李玉山进府做菜,等李玉山到了府里,同洲府里的管家何三因上次为大人贺寿被李玉山拒绝,怀恨在心,这次见李玉山来了,就想趁机害他,便随意给了些骨头肉,让李玉山用这些骨头在规定时间内做出抚台满意的菜。却不知李玉山看见这骨头肉正合心意,当即在厨房刀飞勺舞。只等一声传唤便出了菜,其中一道菜上面为肉,下边却是几根骨头。抚台问道:这是什么菜?州官看见了大吃一惊,便叫了李玉山前来问罪。

李玉山镇定自若,毫无惧色的对着抚台大人说:抚台大人不知,我们州老爷不仅要吃肉,连骨头都要吃呢。这位抚台是为大清官,只这句话,就听出了其中的意思,不等州官发火,便赏了李玉山十两银子,放他回去了。第二天,这位郑抚台亲自到李玉山的饭馆查访州官的恶迹,待证据确凿,当即严惩了州官,百姓无不拍手称快。郑抚台临走前问李玉山那道菜叫什么,李玉山想了一想,说:带把肘子。从此之后,带把肘子走上席面,走进官府,世代相传。除了因为这道菜好吃之外,更有警示官员要为民之意。

带把肘子

所以,带把肘子被列为陕西第一名菜不是没有道理的。现在带把肘子做的最好的,当然还是陕西大荔,大荔带把肘子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。

带把肘子制作的时候颇费心思,选用带爪的猪前肘,剔去腿骨两边的肉,使骨头露出,然后将两节腿骨由中间砸断。先入汤锅煮,七成熟后捞出,趁热用红酱油涂抹,再把骱骨用手掰断,不伤外皮,加入八角、桂皮用蒸盆蒸,蒸之前还要用消过毒的白纱布覆盖,在纱布上涂抹甜面酱、红豆腐乳、白酱油、葱姜蒜等,如果大火蒸三小时,滚烂的时候取出,撤去纱布、大料,摆盘上桌。

带把肘子

上桌的“带把肘子”形状优美,色泽鲜亮,呈现独特的枣红色。肉质酥烂不腻,香醇味美。更重要的是,带把肘子相比其他肘子,容易夹取,避免了吃时的尴尬。

大荔“带把肘子”不油不腻,鲜美醇厚,营养丰富,极具食疗滋补作用。尤其是富含胶原蛋白,对女性皮肤极为滋养。


带把肘子传说二:


  传说在明弘治十四年(1501),同州府朝邑县发生五级大地震,使得朝邑县西部地区几千间房屋倒塌,百姓流离失所、叫苦不迭。孝宗皇帝得知灾情后,便派钦差大臣贾存善来同州府调查灾情、赈济灾民。岂知这贾存善本是一个游手好闲、不问正事的贪官,来到同州后并没有直接去朝邑县实地查灾,只是简单听了一下朝邑知县的汇报,便呆在同州城花天酒地、吃喝玩乐起来。怕事爱当官的同州知州不敢得罪这位钦差贾大人,便每天山珍海味变着花样招待着,而贾存善早在京城吃腻了这些东西,下令做一些新鲜菜肴让他尝尝,这下可让知州作了难。十几天来,同州所有名菜佳肴几乎都让他吃遍了,还能有什么可供享用的?无奈之下,知州便将同州城里所有馆子的大厨都请了来,让这些行家帮忙想想办法。厨师们得知事情真相后十分气愤,纷纷痛骂狗官置民众于水火而不顾,贪得无厌到了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步。但骂归骂,几十个人想了半天,都想不出个新花样来。正当众人平束手无策之时,只见一位名叫平邑仁的厨师自告奋勇说他会做一样菜,保证让钦差大人满意。知州一听非常高兴,马上对平邑仁说:“需要什么东西尽管说,若同州没有可派人去省城去买。”只见平邑仁笑了笑说:“什么也不需要,只要一根骨头罢了。”听了他的话,在场的人都楞住了,摸不着头脑。


  “什么骨头,是龙骨还是凤骨?”知州问。


  “大人不用操心,狗啃的骨头咱同州到处都有。”平邑仁笑着说。


  “平邑仁,这可是给钦差大人做菜,千万马虎不得。如果钦差大人满意,本州重重有赏。”知州以为平邑仁是在开玩笑,心想只要能交差就行了,所以并没有怪罪平邑仁说的话。其他厨师见平邑仁已经承担了此事,心里也轻松了许多,至于他做什么与己无关,便也各自散去了。


  要说这平邑仁,在同州城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一般厨师,但他秉性刚正、嫉恶如仇。这次,店里的大厨有病,掌柜的为了应付便让他来参会,谁知他竟不知天高地厚把活给揽了下来。回到店里一汇报,掌柜的气的肺都炸了,把平邑仁大骂了一通,但他却笑着说自有办法。原来,这平邑仁得知知州叫他们去是为了商量给钦差做菜之事,气便不打一处来,已经开始盘算要好好整治一下这狗官贾存善。


  “你不要砸了我的牌子,如果知州怪下来,你马上卷铺盖走人!”掌柜的出于无奈,重重地撂下这句话随他去了。


  眼见把掌柜的气跑了,平邑仁便一头钻进厨房研究起他的正事来。他先在垃圾桶里寻,看见一根猪前腿骨头,便拿出来洗净剁成两节,留下上半节。再从肉案上取了一点猪肉皮,又割了几块肉。等把这几样东西凑在一起一看,既不能炒也不能炸,便干脆取了一只老碗来,先将肉皮铺在碗底,上面摆放好肉块,再将那根骨头放在最上面。完事以后,和了一些调料浇在其上,便将老碗放到蒸笼里去蒸。过了多半宿,在家等得心慌的邑仁媳妇找来了,这时平邑仁估计肉已经蒸熟了,便起锅取碗。看见一根白骨头摆在碗里,一块猪皮铺在下面,媳妇一下子傻了,直骂平邑仁不想活了,把狗啃过的骨头放在上面遭践人。


  “你说的对,我就是要遭踏这个狗官。你知道这菜叫什么?这叫砸骨扒皮。如今这些贪官污吏,整天花天酒地、横征暴敛,不管不问老百姓生死,这不正是喝老百姓的血、抽老百姓的筋吗?这些王八蛋,我恨不得砸他们的骨,扒他们的皮!”平邑仁忿忿地说。一席话触动了邑仁媳妇,“对,这些狗官就应该糟蹋一下,大不了咱不干了。”看见媳妇同意自己的看法,平邑仁便高兴地把碗放到木盘里,准备送到知州府去。


  “等一等,这样去也太招人眼了,再说也不好看。”媳妇拦住了平邑仁。


  “哪咋办?”这时只见邑仁媳妇拿了一个大瓷盘子往老碗上一扣一翻,揭开碗一看,猪皮已将骨头盖住了,菜品呈现凸状,恰如一只爬在盘子里的王八。平邑仁一看十分高兴,见案板上有一碗面酱,便伸手挖了一点涂抹在肉皮上,再拿了一根葱,用刀将葱白切成短节放在盘子四周,这时白、绿、酱红三色映衬,竟也特别好看。小俩口高兴地合不拢嘴,媳妇怕时间长了菜凉,便催促赶紧给钦差送去。


  平邑仁脚下生风般地赶到知州府,馋猫似的钦差贾存善已经等候多时了。他揭开碗,首先被菜的造型看呆了,再低头一闻醇香扑鼻,便也顾不得四周那么多直勾勾的眼睛,拿起筷子豁开肉皮,夹起一块就放到了嘴里。只嚼了两下,便连声称赞:“好,好,好!”看见盘里放有葱白,便拿了一根就着吃,不一会儿竟将整盘菜吃的干干净净,只剩那根骨头还横在盘中。吃罢饭、喝完茶,抹了一把油嘴的贾钦差便问平邑仁:“这道菜叫什么名字?本官咋从来没有听过见过?”这一问倒使平邑仁愣了一下,做这些东西时只想糟蹋一下这狗官,谁知他竟吃了个香,现在还要问菜名,总不能说叫砸骨扒皮吧?平邑仁是个聪明人,想到自己放的猪前腿骨看似一个把柄,便随口说道:“这菜叫带把肘子。”贾存善听了正想再问什么,却一眼瞧见旁边还在流口水的同州知州,便面带愠色地训斥道:“本钦差到同州已十余日,为何今日才将带把肘子拿来?”同州知州竟慌乱地不知如何回答,异常尴尬。平邑仁忙给知州解围:“此道菜是小人近日才研制出来的,大人是第一个品尝的人,知州大人根本不知。”


  “好菜,好菜,真乃肴中佳品!”贾大钦差仍然赞不绝口。


  不几日,钦差贾存善便带着三大食盒带把肘子回京复命去了,带把肘子的名气也随之传到了京城。在陕西、同州,带把肘子更是传遍了省府,凡来同州的官吏、商家、游客,都点名要吃带把肘子,平邑仁也因此出了名。


  至今,带把肘子的民间传说已经口口相传了500多年,它的出现源于老百姓对官府腐败的憎恶,而它的发展却展现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。历经数代名师不断精心钻研,带把肘子已日臻精美,被认定为陕西名特菜,制作工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

带把肘子最正宗出品餐厅
  • 更新日期:
网站地图